嵩明法院以“实质运行”为主要目标,从整合机制、集约运行、优化人员、落实制度四个维度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走深走实。截止2022年9月27日,嵩明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802件,诉前分流率达89.8%,调解成功案件1010件,调解成功案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32.4%,实现民初字号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。
整合机制,奠定“实质运行”基础
一是明确责任机制。坚持目标导向,将立案庭诉前分流调解及调解成功案件比例纳入绩效考核,努力扩大多元解纷“朋友圈”,用足用好社会力量化解来诉纠纷。二是整合平台机制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专业作用,主动融入县级、(镇)街道、村(社区)“社会治安综治中心”“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”“信访接待中心”“矛盾纠纷调解中心”四中心,深入开展“院长进街镇、庭长进村委、法官进网格”网格化诉源治理工作,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。
集约运行,搭好“实质运行”平台
以成立嵩明县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为契机,建立“法院+司法行政”合作运行模式,将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打造成诉前调解的统筹、分流、管理机构,由法院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及工作协调对接,由司法局派驻人员负责中心委派调解案件的流转对接和工作反馈,将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专业调解、司法调解、特邀调解等各方资源充分整合至中心,并实现“诉前调解+司法确认”无缝高效衔接、一体化运行。
优化人员,夯实“实质运行”根本
一是“突出实用”优化人民调解、特邀调解队伍。与司法局配合全面摸清人民调解员底数,对法院特邀调解员进行新一轮考核,按照“培训一批、清理一批、聘用一批”的思路优化调解员队伍。2022年,嵩明法院特邀调解员由28名增加至60名,组织开展特邀调解员业务培训6期126人次,实现人人参与调解、人人都能调解的良好局面。
二是“突出重点”。针对“多”和“难”两类案件,丰富“法院+行业、专业调解”,目前已与12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,由行业部门推荐,法院聘任专业特邀调解员30名。其中建立“法院+人民银行”“法院+妇联”“法院+工商联”重点解决金融纠纷、家事纠纷、涉企纠纷三类多发案件,建立“法院+工会”“法院+人社”“法院+医调委”“法院+交调委”重点解决劳动争议、农民工工资、医患纠纷、交通事故纠纷。2022年,诉前委派调解行业类案件达7类358件,调解成功率达41.6% 。
三是“突出亮点”。建立“法院+高校”诉调对接机制,与辖区高校联合建立法学专业学生“教学+实践”双师培养模式,为基层调解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。2022年6月挂牌成立特邀调解工作室以来,共聘用高校教师特邀调解员11名,双师指导学生调解成功案件15件。
落实制度,增强“实质运行”动力
制定实施《嵩明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(员)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办法),明确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员的名册管理、入册条件、业务培训、工作规则和绩效考核等六个方面内容,对特邀调解员严把入口关、培训关、考核关,并通过阶梯考核对调解成功自动履行案件另行奖励,确保多元解纷工作有制度可循、有规矩可行、有经费保障,增强多元解纷内生动力。